看到这里,相信你也意识到了,如何从爆款走向品牌长远发展,不仅仅是Ubras要面临的的问题,更是新时代下新品牌共同需要攻克的课题。未来将至,私域里一决高下中国新品牌的崛起,与美国的DTC(Direct to Consumer)品牌崛起非常类似。整体而言,二者有3大共通的商业要素变化:渠道从集中式的大卖场转向碎片化的互联网电商平台;媒介从电视转向互联网社交平台;供应链由分散小型工厂变为大型超级工厂。而二者的区别在于,中美电商流量渠道差异巨大,这导致美国DTC品牌通常将官网作为沉淀消费者的渠道,官网不但可以直接拿到消费者数据,还不需要通过经销商加价销售。中国则是借力于电商平台的流量红利。Ubras卖产品5年多来,营销获客的本质都是在电商平台和社交平台上获取了大量的流量和消费者的关注,但问题是,就在Ubras净利率低于行业均值的情况下,消费者依然认为产品定价虚高。很明显,买方和卖方两头都没有将******化,交易平台才是那个坐收***的渔翁。倘若不想便宜了这些公域性质的渔翁们,私域便是***的办法。毕竟,消费群体是有天花板的。以Ubras营业额15.53亿元和爆款单价129元为依据,可估算出2020年共售出1200万件,叠加20%的行业平均***,等于约有1000万人消费。根据最新公布的“七普”数据,我国女性6.88亿,15-60岁内衣主要需求群体约4.62亿。再将购买力框定在100元以上,这个客群还不到2亿。全行业来分这个2亿人的蛋糕,以中国内衣市场低集中度的现状来看,Ubras已经离它自己的客群天花板不远了。国内天花板已近,肯定会有人建议品牌出海。女性内衣这个品类比较特殊的一点是,它的设计需要参照人体工学,因而受到人种的影响,对品牌出海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例如欧美顶流维多利亚的秘密,在中国以及亚洲的表现并不突出。排除了国内扩群体和出海两个大方向之后,最可行的就是提升***,也正是当下越来越多品牌关注的“单客经济”(即在一个消费者上赚到更多的钱)。而私域致力于解决的,除了摆脱平台的制约之外,正是单客经济的问题。想要提高客单价,核心是与客户建立强连接。美国在线定制眼镜公司Warby Parker就是一个以“强连接客户”而获得成功的例子,它是一家从2010年起在网上售卖眼镜的美国公司,产品并没有什么过硬之处,而且渠道在当时还不怎么被消费者信任。但Warby Parker始终重视与消费者的交互,例如:在创立初期邀请消费者来仅有4位创始人的办公室里做客;断货时向每一位下过订单的客户写邮件道歉并说明情况;开发了虚拟试戴功能供客户挑选;等等。到2019年,该公司2000名员工中有350名客服人员,客服团队是仅次于零售部门的第二大部门。创始人认为,作为公司与客户之间的第一人际接触点,客服至关重要。从这里可以得知,私域的关键并不仅仅是一个渠道,更在于与消费者的连接方式。品牌力才是硬道理每个卖产品的人,都知道品牌才是***的溢价因素,不做品牌,***永远会被困在成本里。那么,Ubras的品牌力究竟如何?据微博数据中心统计,从年龄段来划分,在Ubras官方微博粉丝中,Z世代人群的占比高达69.84%。让我们来看看Z世代的喜好特征,97.56%的Z世代都渴望放松心情、愉悦自我,进一步看,在Z世代的内衣词云中,16%的人提及体验、审美、悦己、质感,10.3%的人提及自由、定义、表达自我。而“Ubras+无尺码内衣”的词云中,与以上特征相似或重叠的是,5.7%表达了“舒服”的核心诉求,7.8%表达了注重“自由自在”的精神满足。由此可见,Ubras对消费者的需求价值目前还停留在迎合的阶段,既没有在人群比例上覆盖,也没有触达更多的价值要素。因此,虽然已经确立了品牌价值定位,即“自在”和“自由”,但似乎对消费者心智的占领程度还远远不够。我们发现,Ubras去年投放在地铁站里的广告,也同样存在着品牌定位失焦的问题。如下图所示,虽然传递了舒适和自由的价值观,却没有强调“无尺码”这一***的亮点。同样是表现优异的新品牌,我们用元气森林和花西子来跟Ubras做个对比。微博数据中心显示,去年到今年,Ubras、花西子、元气森林的官方微博粉丝数都同比翻了一倍,但截至3月底,元气森林和花西子的粉丝量级已经扩大到了117万和25万,Ubras的粉丝群体却还没壮大起来。微博营销中心调研发现,元气森林通过综艺台网和和明星营销获得了高速的社交资产扩容,其兴趣人群与官微粉丝重合度为20%;花西子则是凭借高密度的品牌活动扩容了高比例的兴趣人群,其兴趣人群与官微粉丝重合度为26%;而Ubras的兴趣人群与官微粉丝重合度还不足10%。社交好感、公众舆论是社交媒体时代占领消费者心智的一面镜子,是品牌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阵地。通过品牌力的塑造,才能让品牌方不再像是简单的卖货。以花西子为例,它以中国东方美妆、东方美学彩妆为基调,确认了品牌内核,在微博上仅花西子传统美妆和国风类话题阅读就累计26亿;通过方文山和周深联合创作的歌曲《花西子》,用讲述品牌故事的方式与用户建立起了情感链接,帮助品牌蓝V增粉1.6万,兴趣人群扩容29%;签约了时代少年团,瞄准95后、00后目标人群,表达品牌愿景,\“怀少年初心,敬百年匠心\“话题阅读量超3.5亿;打造出“花伴节”,寓意是与粉丝相伴成长,将用户的共情能力放大,并在品牌号持续运营吸收超过25万粉丝。花西子的日均社交声量和日均兴趣用户资产都在逐年增长,兴趣资产结构形态也趋于稳定,并逐渐向二三线城市下沉,其销量也与品牌成长速度成正比。也许,相较于花西子,如何将公域流量转化为私域粉丝资产,通过运营去扩充兴趣人群的比例,想必是Ubras接下来需要补的课,毕竟,Ubras的社交资产积累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很多企业在流量收割阶段,开始加大社交种草、直播和电商导流等方面的投资,也越来越依赖KOL和KOC产出的种草内容。但用烧钱模式换营收增长,导致品牌不得不为种草的KOL们打工,因为用户信任的是KOL,而不是品牌。这也意味着,企业的品牌力并没有在目标人群中真正建立起来。所以,品牌应该追求的是实现用户的精细化运营,将品牌与KOL进行深度连接,形成“品牌挚友”关系而不仅仅是“流量”的依赖关系,例如在微博里升级品牌号,就是品牌资产私域沉淀的表现之一。除此之外,专注于线上渠道的新品牌们很容易忽视的一点是,线下店不仅是一种渠道,更是一种品牌力的展现。例如DTC美妆品牌Glossier,作为一个数字原生品牌,坚决选择开设线下店,因为这是最适合新品牌与顾客建立“直接对话”的场地,用更低的成本与顾客建立更深更广的联系,从而获得顾客数据这一宝贵资产。由于社交场景能够进一步推高品牌声浪,这让线下零售店的开设仿佛是一场电商新品牌的“成人礼”。通俗点讲,一个原本只在网上销售的商品,有一天你突然在商圈里看到了它的门店,会不会更加觉得它是一个可靠且知名的品牌?结语Ubras作为新消费品牌,是近年来十分典型的增长案例。它通过一定程度的套利和技术应用,开拓了新的品类,细分了内衣行业赛道。这个新品类精简了供应链,一改内衣繁琐的制造流程,为快速供货提供了可能。同时,在营销方面敢于试错并舍得投入成本,搭乘疫情和直播的红利,在2020年的双十一大战中“一战成名”。不过,过高比例的营销费用让Ubras的成绩显得有些虚高,未来若要发展,单靠吃爆品的老本并无出路。因而,在交出从0到1的***答卷之后,Ubras从1到N的路还漫漫且修远。参照一些成功的海外和国内案例,从单一爆品转型成有长期竞争力的品牌,不仅需要丰富的产品矩阵,还需要布局全渠道,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品牌价值定位。我们拆解Ubras,想获取并传达的思想不只囿于Ubras本身,而是旨在通过Ubras的成长史以及未来可能要走的路,发现一些新品牌的可借鉴或可防范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