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时装秀,只是开放给顶尖的媒体人、买手等等,现在更像是一场网络传播的全民娱乐活动、品牌的营销活动,”《Vogue服饰与美容》副出版人唐霜在3业内以犀利到位的时装评论闻名,她对BoF解释道,“高级时装的受众以前只是一小部分人,现在则是广大的中产阶级,是大众。”“所以参加时装秀的媒体专业人士也不一样了,过去是很少的一群人。毕竟从前的时装媒体也少,仅限于发源地的这么几本杂志的编辑,现在是形成了一个国际化的系统,而且也不仅限于纸媒,”她说。唐霜说,最初的秀评,由于缺乏数码相机这样的即时图片传播工具,更没有秀场全景和时装细节图片展示,所以文字主要是辅佐图片的“描述”,就像当时秀场也没有音乐,有的是对每个Look的详细语言描述。后来,时装逐渐就演变成与文化结合的多维度表达,时装评论不再仅限于描述,有了更多的专业观点,评论员如今主要是表达自己对这一季某个品牌时装的理解、观察和判断。提供灵感来源和秀场分析解读的人,不只是评论员和记者。Instagram账号@Pam_boy主理人Pierre A. M’pelé认为,时尚媒体和他们的受众之间还存在着空白。这里说的“受众”,指的是更广大意义的时装爱好者或潜在的消费者。“我会避免自己做得太小众。时装是一门普世通用的语言,每个人都能读懂,”M’pelé曾在接受采访时说道。